2016年是 十三五 規劃的開端,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38個年頭,GDP高速增長的態勢逐漸回落,以資源驅動式的傳統經濟疲態盡顯,經濟結構轉型優化勢在必行。新的經濟形勢下,再生資源企業應市場需求優化升級,打造自己的經濟發展引擎,加快供給側改革步伐。
中再融作為立足再生資源行業,輻射再生資源上下游產業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擬通過 互聯網+金融 給再生資源行業帶來一股春風,為提升產業技術、優化設備以及完善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供給側改革對再生資源產業的要求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國內傳統工業產能過剩非常嚴重,而供給側改革提出調整結構,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生產率,化解產能過剩,淘汰僵尸企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具體落實到再生資源行業,降成本、補短板,打造產業經濟發展引擎,成為供給側改革對再生資源企業在新時期發展的的要求。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廢物資源化可提供再生有色金屬資源2000萬噸以上,相當于對外依存度降低20%~25%。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前景廣闊,但產業總體技術水平仍滯后于產業發展與資源供給的需求,普遍存在產品附加值低、消納量有限、再生產品市場效益小、專業人才與創新型企業缺乏等問題。技術革新成為制約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瓶頸,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互聯網+金融 給再生資源產業提供解決方案
再生資源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中再融服務于中國再生資源利用回收協會,深耕再生資源行業,為產業發展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子。
科技是發展的動力,資金是運營的血液。中再融作為國資系再生資源產業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 互聯網+金融 給再生資源產業提供解決方案,以 互聯網+ 解構產業發展問題,升級改造產業設備,提高產業技術,創新回收模式,提高回收水平,降低產業成本;通過 金融+ 戰略,接入互聯網金融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血液,成為刺激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傳統再生資源企業,通過嫁接互聯網進行升級改造,不僅可有效減少行業中間環節,使信息更加透明化,還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質再生資源項目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吸引社會閑置資金,升級先進的設備,培訓專業的人才,提升產業技術,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供給側改革目標來看,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撐能力 正是再生資源產業迫切需要的經濟支撐。而中再融立足可再生資源行業,梳理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脈絡,深挖產業困境,創新 互聯網+金融 模式,降低可再生資源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更是為我國實體經濟 輸血 ,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
日前,中再融與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首次閉門會議成功召開。雙方就如何為再生資源中小企業提供金融信息服務,幫助再生資源產業轉型具體措施,以及如何借助共享經濟提升整個產業核心競爭力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據了解,中再融主要為小微企業及企業主發布單筆10-50萬元小額融資需求,平臺已經上線運營一個月,逐步開啟再生資源產業的優質資產項目,在解決可再生資源中小企業資金問題的同時,助力可再生資源產業創新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相信在中再融等互聯網機構的推動下,再生資源產業供給側改革順勢而為,行業定會迎來新一波發展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