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北京市海淀區正式對外發布《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13-2015)》以及《海淀區技術路線圖》,明確了未來三年海淀區(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思路、目標、手段和措施,并首次從微觀上對導航與位置服務、移動互聯網與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設計、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與節能環保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了明確的規劃。
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劃,經過未來三年的創新發展,海淀區核心區總收入將達1.6萬億元,占示范區總收入超過40%;圍繞導航和位置服務、下一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設計、云計算、新能源和環保等將形成2~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0家百億級行業領軍企業,100家十億級特色企業,境外上市企業規模總數將達到55家,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總部20家。高新技術企業R&D占總收入比重將超過6%,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將達1.7萬件,依托龍頭企業、產業聯盟掌握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主導和參與制定一批國際標準,轉化一批帶有顛覆性和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項目,聚集一批占據世界科技和產業前沿的頂級研究團隊和高層次人才,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戰略產業技術價值鏈高端,發揮核心區制度創新引領示范作用。
《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目標的保障措施,即:中關村科學城、北部生態科技新區兩個重點功能區是科技創新發展的有效載體;實施產業領航、創新聚變、創業光合、創想圓夢以及全球聯動等五項工程是實現科技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建立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園區重點企業動態監測和服務跟進、園區和鄉鎮產業園發展的統籌聯動、樓宇招商投資促進、產業有序轉移和利益共享五大機制以及核心區軟環境優化是實現科技創新發展的有效保障。
《實施方案》在價值取向上,堅持市場導向的協同創新;在技術路線上,堅持顛覆導向的原始創新;在基礎支撐上,堅持環境導向的內生創新;在資源整合上,堅持開放導向的全球整合創新;在政府引導上,堅持改革導向的鏈式政策創新。
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孟景偉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海淀區正式發布《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13-2015)》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是海淀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及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具體舉措,是率先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行動指南,是助力實現中國科技強國夢的加速器(來源:中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