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面臨的兩個最大問題是“人”和“錢”的問題,靠誰振興?錢從哪里來?
發展現代農業。在農村里打工經濟盛行的今天,空巢現象非常突出,老人留守家園。必須通過普惠金融之手,重組農村的生產力要素,集中資金打造新型農民;對促進農業一體化和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通過金融的引導和助推作用,實現了農業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培植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鄉村振興注入極大的生機與活力。
一是要政策引導,開展農村資金回流工程。
近幾年,銀行對農村資金形成抽水機效應,農村存款多貸款少,農村資金長期向城市凈流出。要深入開展農村信貸資金回流工程建設,提高農村貸存比,涉農存款通過信貸途徑反哺當地。
二是要金融扶弱,開展農村金融普惠工程。
農業歷來是風險大的弱質產業,農民歷來是商業金融不愿涉足的弱勢群體。為了促進普惠金融,讓“三農”充分享受金融改革發展成果,要大力推進農村金融全覆蓋工作,努力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三農”金融服務需求。充分發揮涉農金融機構的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向縣域和農村延伸服務網絡。普惠金融在貸款投向上,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傾斜,向專業農戶傾斜,向支持農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農村弱勢群體傾斜,向涉農小微企業傾斜。
三是要合作互動,開展農業主體對接工程。
要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銀行制度,分類主辦、分層服務,建立信貸目錄庫,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四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無縫對接。
四是要貼身服務,開展農村信用升級工程。
由于傳統的農村信用戶評定標準過低,難以為金融機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息交流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四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又分散于多個職能部門,要建立長效實用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經營主體信用建設。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金融創新工程,普及農戶和涉農企業聯保互保貸款新模式,不斷創新支農信貸品種與服務方式。
五是發揮政府職能,構建支農正向激勵機制。
要更好地創造制度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完善能激發金融支農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構建激發現代農業金融創新活力的產權制度。盡快建立農村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降低抵押物登記收費,為金融機構創新擔保抵押方式提供支撐。
總之,要綜合運用金融政策工具,大力扶持農業現代化和脫貧攻堅工作,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規模經營水平,更好發揮帶動“新農人”進入市場、增加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