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將進一步提升危險廢物收集處置保障能力,優化醫療廢物收集處置模式,推廣應用危險廢物利用先進技術,推動健全危險廢物循環利用體系,并開展“無廢集團”“無廢園區”建設試點。
11月27日,《關于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開始征求各方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支持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建設規范有序的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深化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危險廢物轉移遵循就近原則,不鼓勵大規模、長距離轉運處置危險廢物。推動健全完善“省域內能力總體匹配、省域間協同合作、特殊類別全國統籌”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體系,保障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基本盤。
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是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領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加強危險廢物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國務院辦公廳《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本月在浙江省嘉興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調研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統一收集平臺運行情況時要求,堅持數字化賦能和信息化應用,加強危險廢物“產生、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信息化監管,特別要完善電子轉移聯單閉環管理,確保危廢轉移“有跡可循”,切實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水平。
危險廢物主要來源于工業領域。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從產生量來看,工業危廢主要來源于化學原料制造、石油煉制、金屬、采礦、機械、醫藥制造等工業領域,行業廣泛、種類較多。2022年我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9514.8萬噸。2023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約為1.2億噸。
業內專家介紹,我國在危險廢物處理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部分處置場的設計水平和管理運行經驗不足,導致處理水平較低,難以達到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要求。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種類多,但對其分布、流向、污染狀況等情況仍未完全摸清。
“這主要是由于污染物申報登記和環境統計抽查樣本的局限性,以及危險廢物污染的隱蔽性和滯后性。”專家稱,我國在危險廢物鑒別和認定方面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支撐,導致鑒別能力較弱,大部分地區尚未開展危險廢物鑒別和認定。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編制上述征求意見稿,旨在深化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方式改革,強化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7年,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環境監管100%全覆蓋,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保障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水平有效提升。到2030年,全國基本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環境監管全覆蓋,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在具體措施上,征求意見稿提出,明確試點單位收集的廢物種類和服務地域范圍,推行“網格化”收集服務,推動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應收盡收。支持有條件的單位為小微企業“反向”填寫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并為其提供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服務。明確試點單位收集的廢物種類和服務地域范圍,推行“網格化”收集服務,推動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應收盡收。支持有條件的單位為小微企業“反向”填寫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并為其提供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服務。
征求意見稿提出,支持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重點區域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協同規劃、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危險廢物轉移處置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區域性特殊類別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建設運行。支持新建或經改造符合標準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燒、危險廢物焚燒等設施協同處置醫療廢物。
此外,支持偏遠地區建立符合基層實際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長效機制,鼓勵依托較大的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轉運點,推廣“小箱進大箱”收集模式。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置條件的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可配套自建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鼓勵采用移動式處置設施或設備,為偏遠地區提供醫療廢物就地處置服務。
同時,落實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提標改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支持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集團化建設和專業化運營,建設集物化、焚燒和填埋處置以及再生利用等于一體的技術先進、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符合條件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項目可按規定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支持。
在危險廢物再生利用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引導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工業園區內部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推動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支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建設廢活性炭再生中心。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建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聯審機制,支持有條件地區將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要求納入排污許可,探索“一證式”管理。研究建立危險廢物再生利用環境風險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鼓勵出臺危險廢物利用污染控制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