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噴系統是汽車核心零部件之一。中機院開發區戰略研究所對柳州汽車電噴產業的投資可行性和發展方式的研究,對于壯大柳州汽車零配件產業、鞏固柳州汽車產業的戰略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產業發展概況
在傳統汽車電噴領域,德、美、日、意等國家汽車電噴行業經過50-60年的發展,已經處于穩定發展期,產品質量穩定、技術條件成熟,這幾個國家的外資企業占據了我國80%的市場份額;而我國傳統汽車電噴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很大,能自主研發生產ECU等關鍵零部件的企業很少,本土產品市場占有率只有5%左右,品牌影響力較小,加上我國傳統汽車產銷量已經趨于平穩,市場空間較小。在新能源汽車電噴領域,國內外都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市場格局尚未定型,國內外企業在技術水平、市場占有率以及產品質量等方面差距不太大。隨著我國鼓勵新能源車發展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會進一步上升,相比傳統汽車電噴領域,本土企業在這一新領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行業龍頭企業
外資企業主要有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和意大利馬瑞利等,其產品技術水平可達歐Ⅴ標準,具有強大的研發力量和資金實力,依靠其品牌知名度和產品優異的質量、優越的性能,以體系化生產的方式,將電噴系統的各個關鍵零部件和整個系統打入我國市場,占據壟斷地位。合資企業主要有上海聯合電子、無錫威孚以及北京亞新科天緯和香港電噴科技等,有15-50年的開發經驗,依靠外企技術,平均投資規模在20億元以上,研發團隊平均200人以上,開發多種電噴系統零部件,其中也不乏ECU等關鍵零部件,其質量可靠,技術水平可達歐Ⅳ水平,品牌也有一定知名度,在我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內資企業發展相對較好的有成都威特和北京華夏龍輝等,多數內資企業進入電噴行業時間不超過10年,資金實力有限,一般建立數十人的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產品,技術水平一般僅達到歐Ⅱ或歐Ⅲ標準,由于電噴行業技術壁壘高,因此多數內資企業產品質量和性能都遠不及外資和合資企業,且產品種類單一,不能體系化生產,在我國市場占有率較低。
柳州電噴產業發展要素
從區位與資源因素看,柳州市交通比較便利,但距離傳統電噴生產基地和汽車生產基地比較遠,零部件集聚效應尚未顯現;而零部件生產的本地化趨勢,是柳州市形成電噴零部件產業集聚的一個機遇。從企業與市場因素看,區域內有一家生產噴油器的公司——源創電噴,產品包括汽油車噴油器、新能源車噴油器以及摩托車噴油器等,在國外不發達國家以及國內其他區域有一些客戶分布,但并未與柳州的主流整車廠商形成配套關系。從政策與技術因素看,電噴產業是柳州市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之一;但在電噴核心技術方面,柳州市競爭力不足,這也是柳州市電噴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制約因素。
標桿企業對比
以外資企業德國博世、合資企業上海聯電以及內資企業成都威特為標桿企業,通過三個層面八個方面進行對標分析得出,博世在電噴領域已有60多年的開發經驗,累計投入50億人民幣,有研發人員2500多名;上海聯合電子累計投入26.7億元,研發人員500多名;成都威特累計投資4.1元,研發人員100多名。三家企業都與多家院校和企業合作,成果豐碩。綜上所述,在傳統電噴領域,源創電噴在資金、技術、品牌、渠道等方面與標桿企業均差距巨大。
研究結論:傳統汽車電噴行業整體格局穩定,進入難度和投資風險較大;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外尚處于起步階段,投資前景廣闊。
企業發展建議
四大戰略并軌發展。金字塔式產品戰略:將汽車噴油器作為基礎產品、將新能源汽車噴油器作為長期重點產品、將摩托車噴油器作為階段性重點產品、將ECU作為引領企業跨越式發展的產品、將具有自主產權的設備轉變為產品。創新驅動研發戰略:通過壯大研發團隊和增加研發資金投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實現企業技術創新,強化自身優勢;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發展壯大。農村包圍城市營銷戰略:市場擴張遵循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邊緣廠商到主流廠商;加大力度開發新能源電噴產品。捆綁合作聯盟戰略:通過尋求外企進行戰略聯盟,拓展企業產品領域、提高品牌知名度、推進國際化進程;通過品牌聯合拓展本土市場,先通過與配套商的品牌聯合來拓展本土市場,進而建立與當地整車廠的OEM配套關系。
柳州市電噴行業投資建議
在傳統汽車電噴領域,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將主動權交給企業,政府不做過多干預:政府對于傳統汽車電噴行業給予大量財政投入,可能會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和較大風險,而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將主動權交給企業,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自主發展的積極性,是促進傳統汽車電噴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新能源汽車領域,抓住國家支持發展新能源車的機遇,政府通過財政投入和市場化手段來支持:政府借助我國支持新能源車發展的良好機遇,在其尚處于起步時期,以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對其進行支持,通過減免稅收、技改資金支持等方式對企業給予財政投入和產業投資基金投入等方式,通過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三方聯合將新能源汽車電噴及其零部件行業做強做大。在摩托車電噴領域,將主動權交給企業,政府可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
電噴產業園投資建議
柳州市建設電噴產業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充分發揮當地企業招商能力,由其牽頭引進ECU、傳感器等企業,打造電噴產業集群。政策支持方面,區分傳統電噴產品和新能源電噴產品,將新能源電噴相關項目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基礎配套方面,保障園區建設的“七通一平”;產業發展方面,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新能源汽車電噴作為核心產業,以新能源汽車電子作為新經濟增長點,最終打造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