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萍鄉市湖上鄉為例, 將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脫貧攻堅任務與“三農”工作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 探索二者之間緊密的關聯, 并以此關聯為出發點, 介紹湖上鄉在緊抓脫貧攻堅任務時如何利用好二者的契合點, 做到以產業帶動精準扶貧, 盤活本地資源創建特色品牌, 統籌社會事業齊步發展, 強化班子隊伍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同時, 首度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是農村化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
2018年, 既是精準扶貧作風建設年, 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元年。在過去的一年里, “精準扶貧”這一世紀性壯舉工程與“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邂逅。在這一過程中,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通過精準扶貧工作, 力求啃下脫貧摘帽的硬骨頭, 打通致富奔小康的最后一公里;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鞏固基層民主成效、促進形成健康民風氛圍;通過產業創新發展, 逐步建立強大的村集體經濟, 通過示范效應和輻射效應, 帶動全村和周邊村民共同致富。“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為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點燃了共創向往生活的美好希望。
坐落在羅霄山脈中段、隸屬于萍鄉市蓮花縣的湖上鄉, 總面積42.16平方公里, 管轄10個行政村, 59個村民小組, 3499戶, 1.5萬余人。湖上鄉搶抓歷史機遇、搭乘政策班車, 充分利用好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攻堅任務的相輔相成之緊密聯系, 為煥然鄉村整體面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生活幸福感、滿足感做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佳績。
1 緊抓脫貧攻堅任務的力度不松懈, 以產業發展帶動精準扶貧、以鐵紀執法保障精準扶貧、以科學管理開展精準扶貧
(1) 通過搭平臺、創條件, 積極發展產業扶貧, 主動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與企業對接合作, 廣泛設立扶貧基地。目前, 湖上鄉已吸納江背村和凡家村138戶貧困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 與企業合作發展生豬養殖業, 享受年終分紅;天順大藥房聯合山東宏濟堂藥業在我鄉山下村設立黑山羊扶貧基地, 捐贈30頭黑山羊,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積極獲取上級政府支持, 大力實施光伏發電項目, 共242戶分4個集中點安裝, 重點解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保障脫貧攻堅的托底到位。
(2) 強化對脫貧攻堅責任落實過程的監督, 綜合運用明察暗訪、隨機抽查、交叉檢查等多種方式, 加強對精準識別、政策扶持、項目資金、精準退出等扶貧領域進行全過程監管。通過規范招投標, 該鄉嚴把64個扶貧項目1399萬元扶貧資金的申報、審核關, 杜絕扶貧攻堅過程中的違紀違規行為。同時, 積極運用執紀“四種形態”, 提醒、誡勉談話7起, 對2起違紀違規行為進行從重從嚴從快查處, 切實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 問責一個、警醒一片。
(3) 科學合理制定幫扶制度, 建立健全符合我鄉實際情況的精準扶貧模式, 把精準扶貧落到實處、落到人頭、落到日常。建立健全“一村一組、幫扶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 對全鄉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專人幫扶制度, 落實幫扶責任人。縣直機關干部、鄉機關干部對接全鄉6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確保幫扶對象全覆蓋。實行脫貧攻堅“戰區化”管理, 按照“54”結親幫扶制度, 堅持開展“周六扶貧日”行動, 做到“兩走進”、“兩送到”、“兩幫助”;調優配強“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 充分發揮尖兵作用, 全天、全力在村開展扶貧。
2 創建特色品牌, 以盤活本地優勢資源著力打造本地亮點工程, 形成本土化獨具一格的特色名片
(1) 結合本地資源優勢, 我鄉黨委、政府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四季花海”戰略, 積極打造湖上鄉梅花特色小鎮。在南村洞仙觀與桃源沖水庫周邊擴建200多畝的梅花基地, 精心打造湖上梅花特色鄉鎮, 規劃建設湖瑤直上旅游綜合開發項目。自梅花特色小鎮戰略實施以來, 帶動了交通運輸、鄉村餐飲, 增加了農民收入, 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各村優勢資源制定產業規劃, 通過發展生豬養殖、羅漢果種植、黑山羊養殖、肉牛養殖、葡萄種植等產業布局, 形成“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帶動群眾致富。
(2) 深挖細鑿原有項目資源, 創新開拓新領域、新亮點, 在鄉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裕硒園家庭農場原有項目的基礎上高度整合、深度挖掘, 規劃打造嗨森體驗農園示范點, 建設集瓜果采摘、農產品初加工、體驗農業、親子游樂、戶外拓展、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的農業體驗園。今年8月舉辦了首屆葡萄采摘節, 吸引了萬余名游客采摘游玩。
3 社會事業統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農村村容、民貌煥然一新
(1)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為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鋪好路。
重點抓好湖閃公路、農飲工程、革命老區項目集鎮改造等16個項目建設。其中, 投資697萬元的湖閃公路改造工程, 現已全部完工;投資242萬元的涉及3個重點扶貧村的農飲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0%;投資300余萬元的湖上萬噸糧食一線收納庫主體工程已竣工, 并已投入使用。
(2) 大力投資新農村建設, 營造和諧宜居的人文環境。
投資65萬元建好南村、西山、凡家、曾家、山下等5個村級標準化衛生計生服務室;結合新農村建設, 投資60余萬建設了5000米鄉村文化墻, 成為一道新農村建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力發展慈善事業, 成立湖上鄉興教助學協會, 募集助學資金20余萬元, 并舉辦了首屆興教助學發放儀式, 獎勵教師和學生49人, 發放助學金近5萬元, 營造濃厚的興教助學氛圍;投資5萬余元, 購買圖書、電腦、書架等, 籌建了湖上鄉圖書分館。
4 班子隊伍建設不斷強化、“黨建+”理念深入干群心中, 從嚴治黨始終在路上
(1) 以“規范、創新、實干、擔當”為總要求,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 以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重點, 加強班子隊伍建設, 全面提升干部隊伍素質。加強對村“兩委”的管理, 對車田村、湖上村、凡家村和曾家村等村干部進行調整和充實, 配優配強村級兩委班子,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出臺《村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 健全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機制, 建立了31名村級后備干部庫;完善《干部考勤制度》等規章制度, 建立周匯報、月調度工作機制, 采取周一晚上集中學習、參加學習報告會和觀看江西干部網絡學院等方式, 加強干部職工學習教育, 形成了干事創業、充滿活力的鄉村干部隊伍。
(2) 創新“黨建+”模式, 樹立“黨建+”理念, 全面提升黨建水平。積極探索“黨建+扶貧”工作模式, 初步實現黨建和扶貧產業良性互動發展;精心創建“黨建+留守兒童之家”, 先后在江背村、山下村、南村村、曾家村和凡家村5個行政村創建了農村留守兒童之家, 營造關心、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 并得到了省、市、縣關工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
近年來, 湖上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在班子隊伍與全體村民共同齊心協力努力下,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五年新跨越”總體要求, 抓好鄉村振興戰略機遇, 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 堅定不移抓發展、齊心協力促振興, 全心全意保民生、眾志成城攻脫貧, 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鄉2018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7%, 達到21253萬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8%, 達到435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 達到5.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增長5%, 達到0.65萬元。
接下來, 如何把原有基礎夯實得更牢固、取得的成績再翻番, 把將面臨的挑戰轉化為發展的機遇, 都是擺在鄉班子成員面前的一個突破性課題。進一步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發揮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創新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 培育農業、農村、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 推動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并駕齊驅;進一步激發農民內生動力, 擴大農民講習所覆蓋面, 組織貧困戶系統學習專業知識, 打造村“當家產業”, 支持每一戶農家開辟自家致富門路, 擁有一技之長, 探索形成“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產業鏈條, 激發全體村民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明確鄉村振興產業定向, 避免“千篇一律”、“熱產滯銷”等問題, 理性引導產業發展, 合理科學擴大產業覆蓋面;進一步以大數據監管扶貧資金流向, 強有力地遏制扶貧資金領域的腐敗問題, 有效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等。(作者:邵蔚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