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硚口發展低空經濟的現實基礎
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武漢市在應急救援、城市巡檢、文旅消費等領域對低空技術需求緊迫。以應急救援為例,傳統救援方式在交通擁堵等情況下效率受限,低空救援可快速抵達現場,提升救援成功率。硚口區作為傳統工業強區,可通過低空經濟培育新增長極,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助力傳統制造業企業利用低空技術實現生產流程優化與產品創新。
具有自身資源稟賦的優勢。硚口區擁有中心城區稀缺的空域資源,全區平均凈空高300米,高層建筑密度低于主城區均值40%,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最佳的低空飛行走廊。且具備成熟基礎設施,如占地110畝的漢江灣無人機飛場,該飛場于2016年建成,2019年獲批“國家級航空飛行營地”,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硚口經開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布局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產業協同基礎。
二、硚口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產業鏈基礎支撐
低空制造能力。武漢低空制造企業主要集中于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經開區,中心城區暫不具備發展優勢。硚口區雖缺乏整機制造能力,但已經通過建設新型智能產業園積極引進優質企業,并依托周邊區域形成配套協作。2025年3月28日,硚口區投資促進大會發布了華中區域首架自主制造單人單座載人飛行器sw-one,展現出一定的制造潛力。此外,還積極推動與三江航天、南湖信息等企業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產業鏈。
低空產業基礎。硚口區擁有武漢市主城區唯一的飛行營地——漢江灣航空飛行營地。該飛場全年起降無人機一萬余架次,其中約70%為消費級個人起飛,技術研發及行業應用占30%,集聚中智航、是云航空等50余家相關配套企業,具備技術研發、飛行培訓等功能。
低空場景應用。在生產作業、公共服務、低空消費等方面,硚口區依托相關企業,已大量開展河湖巡檢、電力巡檢、園林綠化、應急救援、高空作業、攝影娛樂等低空飛行業務。2024年12月,順豐豐翼方舟40無人機從硚口區武漢血液中心飛越11.1公里,將800毫升血液精準運輸到武漢亞心總醫院,提升了醫療救援效率。
智能產業基礎。武漢市中心城區首個千卡集群星火眾達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百度云千帆大模型產業創新中心都已建成投入使用,大數據標注中心項目也在籌劃中,為硚口區低空經濟智能化發展提供支撐。衍生服務業態。硚口區依托漢江灣無人機基地,長期開展飛行培訓、飛行資格考試、租賃服務、檢驗檢測等低空衍生服務,科普展廳、航空會展等配套初具雛形。

(二)政策與機制支撐
目前,國家層面出臺了《“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等條例辦法,推動低空空域開放與產業規范發展。武漢市出臺了《關于支持武漢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武漢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硚口區也出臺了《硚口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案》,形成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在組織保障方面,硚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產業發展方案,明確發展方向與目標。同時成立了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各相關單位分管領導為成員,負責統一協調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中的有關事項,為產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在招商進展方面,硚口低空經濟產業專班充分梳理國內低空經濟產業鏈頭部企業,制定項目招引方案,目前已與航天南湖、中科云圖等企業進行充分接觸,并進一步加大與其他頭部企業的項目對接,為產業發展引入優質資源。同時,硚口區制訂應急救援、城市巡檢等政府需求清單,探索“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模式。與武漢市交通局民航辦對接,提出了“漢江灣—南岸嘴”空中旅游航線、“園博園—張畢湖—竹葉海”空中旅游航線、“武漢中心血站—周邊醫院”應急物流航線等申報申請,推動場景應用落地。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是產業鏈協同不足。目前硚口低空經濟制造環節還相對薄弱,本地產業配套率較低,產業發展還需依賴外部供應鏈滿足硚口低空經濟應用和發展。二是產業鏈載體還未完成建設。硚口經濟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園還在建設中,其他工業園區暫不具備承載能力,百度智能云創新中心預計6月投入使用,產業載體建設還需加大力度。三是招商引智進度較慢。目前,還沒有行業頭部企業入駐,大部分項目還在洽商對接中;行業人才還未聚集,科創成果、軍民兩用技術還未在硚口實現轉化。四是基礎設施滯后。數字化平臺建設緩慢,5G-A網絡、智能起降設施尚未覆蓋,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五是應用場景碎片化。政府部門間協同不足,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消費場景有待開發,已有應用場景功能較為單一。六是政策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對武漢市專項扶持政策(如航線補貼、創新獎勵)的申報力度不足,目前還未獲得武漢市專項資金補貼。(作者: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