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通過轉化未被充分利用的低空空域資源,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四川省在低空經濟領域具備豐富的航空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正在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結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進一步分析四川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與落地應用場景,并對未來發展前景進行展望,認為隨著政策持續放開和技術迭代升級,四川省有望在低空經濟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四川低空經濟健康發展的4 項建議,包括完善監管政策、推動產業鏈建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強市場推廣。這些措施有助于解決當前面臨的監管約束、技術短板、市場接受度差和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進一步推動四川省低空經濟繁榮發展。
一、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現狀
加快發展低空經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來,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行業預測顯示,2025 年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5 000 億元,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占比將超過80%。四川省是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以成都市為中心的無人機產業集群,聚集了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沃飛長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為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截至2023 年底,四川省已有200 多家企業涉足低空經濟領域,業務覆蓋無人機制造、低空飛行服務及相關配套產業,總產值超過500 億元。可以預見,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四川省低空經濟產業產值有望繼續攀升,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政策支持是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全鏈條管理,涵蓋從設計生產到運行使用的各個環節,為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及相關活動管理制度體系提供了法制保障[7]。此外,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產業園區建設等。四川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推動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共享[8]。這些政策的實施,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整個低空經濟生態的完善和優化。
此外,四川省在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成都市已建成多個無人機測試飛行基地,并積極推進低空飛行服務站的建設。例如,截至2024 年4 月,位于彭州市桂花鎮的“天空之眼”無人機測試飛行基地已吸引90 余家無人機企業入駐開展飛行測試業務,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也相繼落戶四川。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企業開展低空飛行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也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四川省低空經濟“多點開花”的應用場景
2024 年6 月 20 日,成都市城市低空載人驗證飛行首飛成功。兩條低空載人出行驗證飛行航線將繁華市中心、商務中心、交通樞紐、旅游景區緊密串聯在一起,低空載人飛行技術的成功首飛使成都市在全國低空經濟發展中樹立了示范標桿,展示了城市低空飛行的巨大潛力和應用前景。未來,低空飛行的普及可能改變大眾的日常出行方式。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的典型代表。該企業深耕工業無人機領域,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無人機產品,并成功應用于農業、物流、安防等領域。其成功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和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四川省豐富多樣的低空旅游資源,發揮四川省航空產業鏈條完整、旅游市場需求旺盛的優勢,先后在省內開通了多條短途低空觀光旅游航線,通過小型飛機為旅客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這一項目不僅豐富了四川省內的旅游產品,也帶動了相關旅游服務業的發展,成為低空經濟在旅游業中的成功應用范例。
成都淮州機場是四川省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依托自身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正著力建設西南地區低空物流樞紐。通過構建覆蓋西南地區的低空航線網絡,利用無人機和小型飛機等機器進行低空物流配送,能夠大幅提高地區物流配送效率,尤其是偏遠山區和交通不便的地區。同時,成都淮州機場充分發揮本場空域與載體配套優勢,致力于打造低空經濟與智能制造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通過引進高科技企業,推動無人機制造、飛行器研發等高端智造產業發展,形成低空經濟與智造產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此外,成都淮州機場在航空運動、飛行培訓等創新應用領域也取得了卓越成效,通過構建多元化低空經濟生態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全國通航機場發展低空經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四川省低空經濟未來前景展望與挑戰
四川省低空經濟的未來發展面臨諸多機遇。首先,依托四川省強大的航空工業基礎,低空技術快速發展,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驅動力。隨著無人機技術、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landing,eVTOL)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低空飛行器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化前景愈加廣闊。其次,市場需求的增長也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物流、農業、旅游、應急救援等領域,低空飛行器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大。最后,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低空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四川省低空經濟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雖然前景廣闊,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在監管政策方面,低空空域開放與管理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有序開放空域成為關鍵問題。在技術層面,盡管無人機和eVTOL技術取得顯著進展,但電池續航、飛行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仍需繼續突破。在市場接受度方面,盡管低空飛行器在多個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消費者和企業對新技術的接受和認可仍需要時間,市場推廣和用戶培訓亟待加強。此外,低空經濟產業鏈和配套設施的建設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這些都是未來應著重處理的問題。
四、四川省低空經濟未來發展路徑
4.1 完善監管政策
低空空域的開放與管理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之一。目前,四川省在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嚴格的空域管制,尤其是在開放程度、飛行審批、空域安全管理等方面。為此,政府應引入空域分級管理制度,區分不同類型的飛行活動和區域特點,實現有針對性的空域開放。對于無人機和eVTOL 等常規低空飛行活動,可逐步放寬空域管理并簡化飛行審批程序。同時,政府還可以在省內特定區域設立低空飛行試點示范區,通過實施更為靈活的空域管理政策,支持企業開展應用場景創新探索,為全國低空經濟管理積累可供參考的實踐經驗。
4.2 推動產業鏈建設
四川省低空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著力完善產業鏈。政府應在全省范圍內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相關產業集聚發展。首先,依托現有工業基礎和物流網絡,建設多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吸引無人機制造、飛行器零部件生產、飛行服務、數據處理等相關企業入駐,形成上下游企業的產業集聚效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產業協同正向效應。其次,鼓勵本地企業進入低空經濟供應鏈體系,尤其是無人機電池、飛行控制系統、傳感器等無人機關鍵零部件領域。最后,通過支持本地供應鏈發展,減少對關鍵核心技術、零部件的進口依賴,增強四川省低空經濟的自主可控能力。
4.3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技術創新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四川省作為我國航空產業的重要基地,具備較強的科技研發實力,但在無人機和eVTOL 的關鍵技術領域,仍需要不斷突破。為此,政府應多措并舉,推動技術創新。一方面,要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相關企業合作,協同推進低空飛行器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發。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集中技術力量,重點解決無人機續航能力、飛行安全性和穩定性等技術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立專項研發基金,向從事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特別是加大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其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4.4 加強市場推廣
盡管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廣泛,但消費者和企業對低空經濟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仍然不足,應不斷加強市場推廣力度,提升社會各界對低空經濟的認知度。一是政府可通過舉辦低空經濟博覽會、技術論壇等形式,利用多種媒體渠道展示低空經濟最新技術成果與商業模式,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低空經濟領域。二是在特定區域打造無人機物流配送區、低空旅游區等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區,向公眾展示低空經濟的實際應用效果,增強公眾對低空經濟的信任。三是政府還可以通過航空協會規范低空經濟市場管理。航空協會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①制定和推廣低空經濟行業標準;②通過定期發布行業報告,展示市場發展趨勢。
五、結語
四川省在低空經濟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眾多落地應用場景。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省低空經濟的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需應對諸多挑戰。依托深厚的航空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政企合作,四川省有望在低空經濟領域取得更大突破,進一步推動我國低空經濟繁榮發展。(作者:張艷、郭浩楠、梁宇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