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潛力巨大,總體規模為5000億元。其支持的項目涵蓋8個領域28個專項,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消費領域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轉型、農業農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產業園區。這些領域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對于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保障民生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字經濟
1.網絡基礎設施(5G、物聯網、數據中心、“東數西算”)
2.關鍵核心能力支持
3.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二)人工智能
1.算力基礎設施(超算、智算中心)
2.創新基礎設施
3.智能化應用(工廠、農場、港口等)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冢系統等。(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三)低空經濟
1.低空起降設施
2.爭智能工業互聯平臺
3.天地一體基礎設施
4.低空防護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催生的綜合經濟形態,具有拉動區域經濟新增長、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提供社會治理新手段、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態、整合產業發展新要素等典型特征。具體來看,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陣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工信部下屬機構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
(四)消費領域
1.教育
2.體育
3.文旅(街區保護、非遺)
4.住房(人口凈流入大城市新建、改建、保租房、保隴性住房、城中村、平急兩用)
5.消費
6.養老
消費領域基礎設施:含文化、旅游、體育等。強化投資對消費的支撐作用。更好統籌投資和消費,擴大消費基礎設施、消費服務功能提升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有效投資,推動實現投資效益提高和消費擴容升級的良性互促。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加力支持教育醫療、技能培訓、養老托育、文旅體行等領域項目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支持符合條件的消費、文化旅游等領域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
(五)綠色低碳轉型
1.清潔能源(風光水氫、儲能)
2.環境基礎設施(固廢、危廢處置)
3.節能降碳專項(工業、園區)
綠色低碳轉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千印發《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的通知(發改環資〔2024〕165號),包括節能降碳、環境保護等產業。
(六)衣業農村
1.農業
2.林草業
3.水利
農業農村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屬于第一產業,狹義的農業指種植業,廣義的農業是指包括農業(即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及其上述行為提供輔助性活動的行業.衣村指以從求農業生產為主的聚居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鎮而從求衣業的人群聚居地。農村是相對于城市的稱諧,指農業區,有集鎮、村落,以衣業產業(自然經濟和笫一產業)為主,包括各種農場(包括吝牧和水產養殖場)、林場、園藝和蔬菜生產等。
(七)交通和物流
1.交通(鐵路、公路、高速公路等)
2.物流
3.石油天然氣
交通物流: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載體.物流業是段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也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八)市政和產業園區
1.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燃氣管逆老化更新改造、供排水、供熱、地下綜合管廊、停車場)
2.城市更新(城市縣城老舊街區改造)
3.產業園區(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區基拙設施)
市政和產業因區:市政工程一般是屬于國家的基碑建設,是指城市建設中的各種公共交通設施、給水、排水、燃氣、城市防洪、環境衛生及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因區有現代農業產業園、文化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因、特色工業園、綜合保稅區、軍民觸合產業園、國際產業合作因、高新技術產業園、經貿合作因、生態工業示范園、循環經濟示范園、低疾工業園等,建設內容主要涉及標準廠房、倉儲房、科研中心、過路、排污、消防、通訊、管網、污水處理系統、固廢處理回收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