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迭代升級,項目融資迎來新機遇!當前經濟形勢下,從“債貸組合”到“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演進已成為項目資本金補充的核心路徑。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攜5000億資金落地,重點支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8大領域,下面分享一篇由中機院項目申報整理的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申報流程實操指南:

一、政策要求
1、基金全部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缺口;
2、資金存續期20-25年。
二、實施模式
國家發改委提供備選項目清單、三家政策性銀行同步設立基金公司,通過基金公司以股東借款或股權投資方式將基金注入項目,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項目收益作為基金還款來源。
三、基金規模
總體基金規模5000億元(未明確三家政策性銀行分配額度),業內普遍預測全年的資金總額將控制在1萬億元人民幣以內。
四、項目條件
1.項目領域符合8大領域。
2.項目必須為平臺公司等企業的市場化項目,不得為政府投資項目。
1、項目可產生一定收益的公益性或經營性項目,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可行性;
2、項目具備成熟條件,新建項目需已取得施工許可證,在建項目需確保各項手續齊全,在建項目進度比例不超過80%。新建項目需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立項審批、環評、土地預審等前期工作,確保資金到位后能迅速形成實物工作量。
3、要提前確定目標合作銀行,實現“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的合作模式,真正實現雙方共贏,最終實現項目落地。
五、基金投入比例要求
1、基金投入不超過項目資本金的50%,其中重點領域或行業可提升至項目資本金的80%(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國發〔2019〕26號文要求)。
2、資本金自有資金出資比列不低于項目資本金的20%(其他項目資本金來源可為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基金等)。
六、時間安排
1、6月底前國家發改委組織地方申報項目,三家政策性銀行同步完成基金公司設立;
2、9月底前完成基金投放。
七、項目申報遴選流程
成功拿到這筆“超級資本金”,流程環環相扣,需高效推進:
(一)地方篩選&入庫申報:
1、地方政府(發改委)根據國家要求和本地項目情況,嚴格篩選符合條件的項目。
2、重中之重:項目申報前必須與意向的政策性銀行(國開、農發、口行之一)提前溝通對接,并獲得其初步認可!這是項目能進入后續流程的前提。
3、通過“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填報項目詳細信息(基本信息、資本金需求與缺口、收益預測、前期手續等)。
(二)逐級審核:
1、地方篩選項目報省/市級發改委。
2、省/市級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審核。
3、審核通過項目報送國家發改委。
4、國家發改委最終審核,形成合格項目清單報送中國人民銀行。
5、央行按項目填報銀行分發給三家政策性銀行總行。
(三)銀行評審&投放:
1、三家政策銀行總行將項目清單下發至省級分行。
2、省分行開展盡職調查、項目評審(核心看主體資質、項目成熟度、融資方案可行性)。
3、評審通過、總行備案后,省分行與項目主體(企業)簽訂協議,完成資金投放。
八、申報注意事項
1、領域契合度:申報項目需嚴格對標國家明確的行業范疇,申報范圍應嚴格限定,避免擴大化解讀。
2、規劃符合性:項目須納入“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國務院及部委批復的重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地方重點規劃及相關實施方案。
3、銀行投向策略:國開行重點支持“兩基一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及國家/省級重大項目清單;農發行優先保障“三農”領域項目,突出支農扶農涉農屬性。
4、其他合規要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向與專項債券投資領域聯動,同步適用專項債負面清單。
5、嚴禁投向樓堂館所、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及普通房地產項目(城市更新主科目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