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無廢城市”理念應時而生,旨在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實現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提升整體治理水平,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截至2023年,“無廢城市”試點項目累計投資超1萬億元,專項債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什么是“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并不是指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其核心目標使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化、資源化利用充分和處置安全。
“無廢城市”建設已經歷了從“11+5”的試點探索到“十四五”百余座城市的穩步推進的發展歷程,逐漸成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了工作目標: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二、“無廢城市”建設的金融需求與專項債的適配性
“無廢城市”建設涵蓋垃圾分類、固廢處理設施、資源回收體系等公益性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收益回報慢、社會效益顯著的特點。傳統融資模式難以覆蓋全部資金,而專項債作為省級政府發行的公益性項目融資工具,具備以下核心優勢:
1.政策傾斜支持。
國家明確將生態環保列為專項債重點領域,額度分配向“無廢城市”試點地區傾斜。同時,新增城鎮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城鎮再生水循環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和資源循環利用作為列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行業。
2.融資成本較低,期限匹配性強。
相較銀行貸款或社會資本,專項債券利率更低,期限更長,契合環保項目長周期特性,緩解政府短期償債壓力。
3.資金撬動效應。
通過“債貸組合”等模式,專項債可撬動銀行信貸和社會資本,促進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三、國家政策支持體系: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
“無廢城市”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已形成“頂層設計——試點擴圍——金融支持——指標考核”的全鏈條政策體系,關鍵政策如下表所示:

圖1 “無廢城市”建設的相關政策
四、專項債券用于“無廢城市”建設的建議
1.聚焦核心申報領域
專項債重點支持生態環保領域三大方向,包括城鎮垃圾收集轉運處置、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處置、再生資源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確保資金精準投向關鍵環節。
2.強化高質量項目謀劃
(1)精準對接戰略需求。立足地方資源稟賦與產業特色,優先謀劃符合國家“無廢城市”建設戰略導向的項目。
(2)提前完善前期手續。提前開展項目謀劃,完善立項審批、用地規劃等前期手續,提升項目成熟度。
(3)科學規劃建設方案。有機整合具有實質關聯的經營性與非經營性項目,合理確定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避免低效投資與過度建設,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4)梳理可持續收益來源。著重體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價值,增強項目吸引力與可持續性,為專項債申報提供堅實支撐。
3.創新融資模式
目前,廣東省發改委積極支持國有企業作為實施主體,利用專項債券作為資本金,“無廢城市”建設需充分把握由專項債擴容帶來的投融資機遇。同時,可以利用“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債+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多種組合融資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速“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