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通過政策創新與產業協同,使低空經濟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但仍面臨一定的問題。
一、發展基礎
軍民協同的載體設施加快升級。江蘇省以軍民融合戰略為牽引,系統性推進可軍民兩用的低空基礎設施升級,構建“平戰一體”的載體支撐體系。如南京浦口區空域管控云平臺通過運用全域電磁頻譜監測能力,實現民用無人機監管與戰時低空防御雙重功能;宿遷5G-Advanced 通感一體基站突破0.01 平方米目標識別技術,滿足國防動員需求,可以為低空空域的管控和預警提供關鍵節點;由江蘇移動建設的全省4400 余個差分基站可以組成厘米級定位網絡,在應急時可支撐精準戰場建模與物資投送,設施建設中深度嵌入國防需求,形成“智能監管—戰時防御—戰略協同”的全鏈條能力,為低空經濟與國防動員雙向賦能提供可復用的基礎設施范式。
軍民兩用的產業全鏈勢能躍升。江蘇省統籌布局低空領域軍民兩用產業鏈,形成覆蓋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航電系統的國防潛力增長極。如南京浦口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實現垂直起降飛行器模塊化改造,可快速切換為與國防動員相關的偵察、物資投送模式;蘇州航電產業園突破高精度導航芯片技術,有效降低軍民兩用核心裝備的對外依存度。省內企業還開發出一批適配軍民兩用場景的創新裝備,如溧陽企業生產的漢和無人機獲“全球最耐飛”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常州企業生產的W5000 貨運無人機刷新了全球貨運無人機載重紀錄,中國船舶716 所“通用無人機機庫”實現全場景自主運維。全省貫通“核心部件—整機制造—軍民集成”轉化鏈條,夯實國防動員裝備自主供給基底。
平戰融合的應用場景多維延伸。江蘇省以國防需求為牽引,系統性拓展低空全域應用縱深。南京、蘇州等地低空航線網絡已實現戰時快速重構,無人機物流試點驗證了30 公斤級戰地物資隱蔽投送效能。常州研發的系留式無人機應急通信系統,戰時可提供區域通信中繼。2023 年“蘇錫常”國防動員防護區聯演聯訓中,國防動員單位開展了無人機遠程搜索、飛行編組等實戰科目演練。通過“平戰雙模”場景迭代,江蘇正將324 條低空航線轉化為戰略機動走廊,形成“日常巡檢即戰場勘測、應急演練即戰術預置”的戰訓耦合機制,顯著提升了區域防空反制體系的前沿感知韌性,形成“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協同機制。
雙向賦能的技術轉化體系加速成型。江蘇省以國防需求倒逼技術迭代,推動無人機技術從民用創新向國防能力定向躍遷。如南京、常州等多家無人機企業,根據軍民不同需要,分別開發了偵察型、察打一體型和貨運型等一系列垂直起降無人機。在相關軍事部門的支持下,南京生產的靈龍旋翼無人機成為世界首個既能完成垂直起降又能鎖定為固定翼的無人機,飛機綜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空管自動化系統、圖數遙傳、綜合管控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江蘇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省內已經初步形成“技術突破—裝備驗證—體系賦能”的低空技術國防價值轉化閉環。
政策支持的協同體系深化拓展。江蘇通過政策引導和機制創新,將低空經濟發展與國防動員能力建設深度融合。2024 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空域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空域分類劃設與使用管理改革,同步建設低空飛行服務平臺,既支撐產業升級,又為空域管控、應急調度等國防動員需求提供政策保障。無錫市設立20 億元低空經濟母基金,重點投向無人機動力系統、智能避障等核心技術研發,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的突破。省內有關政策還強調多部門協同的低空空域管理機制,整合民航、應急管理及軍事單位資源,形成“平戰結合”政策框架。

二、主要問題
基礎設施能級有待提升。首要問題在于基礎設施功能復合性不足。盡管該區域具備產業基礎與空域開放優勢,但軍民兩用通用機場布局不均衡,能源補給、戰訓保障等功能尚未充分整合,現有密度難以支撐多樣化需求。與此同時,跨域數據共享能力薄弱,突出表現為軍、地、民三方數據接口標準不統一,通信網絡覆蓋不足,導致空域協同管理效率受限。此外,空域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現行管理機制中飛行審批流程復雜,分類分級標準缺失,難以匹配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需求。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平戰結合響應能力存在短板,現有設施應急動員的快速轉換能力不足,物資投送、人員轉運等動員需求與基礎設施匹配度亟待提升。
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強化。當前,軍地產學研協同效能不足,飛行安全與智能運維等國防急需技術成熟度較低,制約技術突破效率;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與場景化應用能力不足,關鍵核心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仍有待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水平有待加強。上述矛盾導致產業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與國防動員“快速轉產、快速擴能”要求之間存在斷層,亟須推動軍民技術雙向轉化、國防需求導向的研發機制優化,構建覆蓋“研發—制造—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骨干領軍企業有待壯大。骨干企業引領作用不足制約低空經濟國防效能。江蘇省低空領域缺乏具有整機集成與復雜系統研制能力的龍頭企業,現有企業多集中于電機、槳葉等中低端環節,難以快速形成規模化應急產能。與國內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如深圳作為全球無人機行業領軍城市,已形成以大疆為代表的強大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僅大疆一家企業2023 年的營業收入就高達500 億元,省內產業鏈主導權與全球競爭力偏弱,尚未構建“整機制造—核心配套—場景運營”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這一格局導致產業鏈韌性不足,制約國防動員所需的應急產能儲備與戰時快速轉產能力,亟須通過招引整機龍頭、深化軍民協同等機制重塑產業生態。
國防應用模式有待拓展。江蘇省低空領域商業場景與國防動員需求銜接不足,醫療救護、應急物資運輸等民用功能尚未集成戰時精準投送、快速轉運機制,制約資源快速轉化能力。對比軍民協同資源調度的先進模式,省內低空業態存在“應用場景平戰功能割裂”問題,暴露出商業運營與國防動員“需求牽引、能力預置”原則的協同短板,亟須通過軍地協同場景設計、平戰功能融合機制等路徑重構應用生態。
法規制度體系有待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彈性不足制約平戰協同效能。江蘇省低空領域法規制度體系難以匹配技術創新與國防動員需求,eVTOL 等新型航空器平戰轉換規則、動員征用補償等制度空白仍未填補,導致技術成果軍民雙向轉化效率受限。新型裝備準入機制靈活性不足,現有適航審定周期長、標準更新滯后,難以適應無人機、eVTOL 等裝備的快速迭代特征。制度供給與國防動員動態適配要求間的矛盾凸顯,亟須通過軍地協同治理機制與動態化制度供給體系補強政策彈性。(作者:程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