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和生態保護的大背景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成為各地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然而,申報過程中“僧多粥少”的情況普遍存在,能否精準把握各專項的篩選要點,直接決定了項目能否成功入圍。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梳理中央預算內投資一些專項中重點領域的篩選核心標準,助力申報工作少走彎路。
一.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
安全與民生并重作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該專項的篩選要點聚焦于設施安全性和改造必要性。
在燃氣管道和設施方面,市政與庭院管道中,全部灰口鑄鐵管道、不滿足安全運行要求的球墨鑄鐵管道,以及運行年限滿20年且存在安全隱患的鋼質管道、聚乙烯(PE)管道等均在改造范圍內;運行年限不足20年但經評估無法保障安全的管道,以及被建構筑物占壓的管道也需改造。立管(含引入管、水平干管)運行年限滿20年且有安全隱患,或年限不足但無法通過管控保障安全的,同樣需要更新。廠站和設施若存在超設計運行年限、安全間距不足等問題,不滿足安全運行要求的,也在改造之列。用戶設施中,居民用戶的橡膠軟管、需加裝的安全裝置,以及工商業用戶有安全隱患的管道和設施,都在支持范圍內。
供水管道和設施里,水泥管道、石棉管道等,運行年限滿30年且有隱患的其他管道,以及存在隱患的二次供水設施,均需改造。排水管道方面,平口混凝土、無鋼筋的素混凝土管道,存在混錯接問題的管道,運行年限滿50年的其他管道,都是改造的重點。供熱管道運行年限滿20年,或存在泄漏隱患、熱損失大等問題的,也需要進行改造。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針對2000年底以前建成并納入國家計劃的城鎮老舊小區。保障性租賃住房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既支持項目主體工程,也支持配套基礎設施,補助標準根據項目類型有所不同,政府投資項目補助不高于總投資(不含征地拆遷費用)的30%,企業投資項目或僅含配套基礎設施的政府投資項目,補助不高于配套基礎設施投資(不含征地拆遷費用)的50%。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基礎設施需是小區內或與小區相關的,不得用于主干道、主管網等與小區無關的城鎮基礎設施項目。
二.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聚焦物流短板與效能提升該專項旨在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物流效率,篩選要點圍繞不同類型的物流設施展開。
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重點支持已納入年度建設名單的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內的相關設施,如多式聯運轉運場站、高標準公共倉儲設施等,且項目需位于指定的國家物流樞紐范圍內。
冷鏈物流設施項目,要求單體庫容在2萬立方米以上的冷藏庫、冷凍庫新建及改擴建,以及存量冷庫智能化改造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城郊大倉基地項目,支持建設大型倉儲物流設施,完善分級物流配送體系,包括高標準公共倉儲、分撥配送設施的新建、改擴建及智能化改造等。
該專項的規劃依據主要是《“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申報項目需符合這些規劃的要求。
三.排水設施建設破解內澇難題,提升排水能力
此專項聚焦于解決城市內澇和排水不暢問題,篩選有著明確的方向和范圍。
項目需已納入各級有關城市內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或縣城排水防澇系統化方案??h城重點安排排水管網建設與改造類型項目,而泵站建設與改造、排澇通道建設則重點在城市邊界。
在建設內容上,要參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進行包裝,涵蓋排水管網建設與改造、泵站建設與改造、排澇通道建設以及智慧平臺建設等方面。其中,城市可安排以上四種項目類型,縣城重點安排排水管網建設與改造。
四.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強化核心競爭力
該專項旨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篩選要點突出項目的先進性和帶動性。
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建設項目,主要支持國內緊缺金屬、非金屬戰略性礦產資源及重點資源礦山的新建、改擴建,礦產資源采選等新技術產業化應用,以及稀土開采、冶煉分離項目。
重點產品“國貨國用”項目,支持示范應用項目與設備迭代升級項目,不單獨支持裝備產業化項目。高端新材料自主能力提升項目,要求材料具備高端、稀缺、戰略屬性強且可產業化的特點。
高端藥品和醫療器械自主可控項目,支持產業化項目,重點在于核心技術攻關與卡脖子技術,優先支持行業骨干企業與龍頭企業。重點行業重大中試基地建設項目,涉及多個行業,圍繞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產業化需求進行支撐能力建設,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且不支持產業化項目。
此外,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不低于2億元,支持比例為15%。
五.城市更新: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宜居水平
城市更新專項篩選要點注重項目的針對性和合規性。
項目要與《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做好區分,建設內容不能重復。每個縣每年最多從8個領域中選擇3個急迫領域進行申報,且要注意支持范圍的前提條件,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針對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小區,城中村改造重點支持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等。支持金額方面,單項目最低500萬,最高2個億,主要可開發城市為超特大城市及長江、黃河、珠江等重點流域沿線大城市。
六.污染治理:守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
污染治理專項篩選要點圍繞不同污染類型的治理需求展開。
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轉運體系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等。
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項目,支持電鍍、皮革等涉重金屬行業及鋼鐵、水泥等行業的先進清潔生產技術示范項目。
重點領域環境治理項目,包括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等,以及國家批復的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項目。
水污染治理和節水項目,支持城鎮污水收集處理和污泥處理設施及管網新建和改造,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等。
其他項目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重大事項安排,包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項目等。
七.節能降碳:踐行雙碳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該專項篩選要點
根據不同項目類型制定了相應標準。
碳達峰碳中和先進技術示范及應用項目,補助標準30%,要求項目技術先進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具備明確的示范推廣價值,需列入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
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項目,補助標準20%,面向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改造項目,以“能效提升幅度”為核心考核指標,可參照《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
循環經濟助力降碳項目,補助標準15%,要求項目資源利用率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10%以上,覆蓋固廢利用、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部分項目對年利用量和總投資有要求。
八.產糧大縣的公共服務設施:補齊民生短板,助力鄉村振興
此專項主要支持產糧大縣的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篩選條件包括項目位于832個產糧大縣,重點支持縣城項目,適當考慮人口集聚的中心鎮;本縣無相應設施或現有設施臨近使用年限、或被鑒定為D級以上危房的項目。單個項目實行補助比例和最高補助限額“雙控”,最高支持比例為80%,不同類型項目有不同的最高補助額度,如普通高中最高補助5000萬元,縣級醫院(縣域醫共體)最高補助5000萬元等。
九.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及縣域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向):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融合
該專項篩選要點突出區域重點和項目類型。
和美鄉村方向重點支持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最高補助8000萬,支持村莊公共設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建設。
縣域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向重點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160個)和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最高補助4000萬,包括農業生產基地配套基礎設施、農產品加工流通集聚區配套基礎設施、促進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相關設施等。申報材料需包括工作方案(和美)、可行性研究報告、資金申請報告。
十.重點流域水環境集成治理:呵護碧水清波,保障生態安全
專項支持范圍廣泛,篩選要點聚焦重點流域和治理內容。
江河水環境集成治理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戰略區域的江河水環境為重點,包括珠江、松花江等主要河流干支流及重污染流域。
湖泊水庫水環境集成治理重點為新三湖(白洋淀、洱海、丹江口)、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等。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源頭治理涵蓋城市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保障工程等。
此外,還包括內源污染治理及推進水環境保護治理的其他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涉及面廣、要求嚴格,篩選要點是項目申報的“指南針”。申報單位需仔細研讀各專項的具體要求,結合自身項目特點,精準匹配篩選標準,做好項目謀劃和材料準備工作。同時,要密切關注申報窗口期,積極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為地方發展爭取更多資金支持,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